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歷史考古學研究法專論
Method and Theory for the Archaeology of Historical Age 
開課學期
102-2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人類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黃川田修 
課號
Anth5096 
課程識別碼
125 U29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水源人105 
備註
與歷史系合班上課。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及碩士班修習。專題考古學。
總人數上限:20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22Anth5096_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如20世紀初日本學者濱田耕作所說,「考古學(Archaeology)是利用物質資料研究人類過去的學術」(引自《考古學通論》)。考古學包括的學術範圍很廣大,即歷史學、藝術學、建築學、哲學、社會學、宗教學、地理學與文字學等。尤其研究歷史的考古學即「歷史考古學」是在東亞考古的學界這一百年來一直佔著很重要的位置,可以說研究東亞歷史時無法忽略這領域。
那麼,通過「遺物」或「遺址」分析進行歷史學研究時,我們到底應該如何觀察文物、遺址? 如何閱讀、考證考古報告? 若要經過整理文物圖片、拓片或遺址平面圖進行討論,我們該如何使用繪圖工具? 若要從歷史地理學觀點研究都市遺址,如何解讀周圍的自然地貌? 自己繪製適當的地圖時,要參考什麼資訊? …進行這些考證時候需要的諸理論、方法,應該說都是現代歷史學專家要理解的基本知識之一。本課程的目的,是經過學習有關地形圖、器物圖的解讀技術,以將修課同學提高歷史考古學研究能力提高。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程的具體目的共有五個項目。第一,介紹東方、西方各地的考古學研究史。第二,讓修課學生理解「環境」、「製造暨流通」、「聚落」、「藝術」等現代考古學家常用的研究視點。第三,閱讀並討論過去的經典性的田野報告。第四,對於針筆、方眼紙、描圖紙、大型三角定規等測繪的基本工具的用途學習基本技術。第五,培養解讀地圖、了解自然地貌的能力,並學習按照自己研究上的需求如何繪製地圖。


課程進度&
週次(18週) 單元主題
§第一講 導論 —考古學是甚?— � 歐洲及北美歷史考古學研究史
§第二講 東方歷史考古學研究史
§第三講 論類型學 �  論地層學 � 論環境學
§第四講 論製造、流通  � 論藝術 � 論聚落、都市
§第五講 論中國早期儒教史研究和考古學 —試探歷史考古學研究的可能性和限界 (1)—
§第六講 論地中海考古學研究和《聖經》 —試探歷史考古學研究的可能性和限界 (2)—
§第七講 論近世日本的江戶考古學研究 —試探歷史考古學研究的可能性和限界 (3)—
§第八講 文物研究和「實測圖」  � 考古繪圖基本工具暨其用途
§第九講 如何整理實測圖
§第十講 論「遺物聚成圖(Corpus)」 �  製作聚成圖
§第十一講 論「遺物編年表」 �  製作編年表(一)
§第十二講 製作編年表(二)
§第十三講 「地形圖」「等高線」是甚?? / 繪製地圖實習(一)
§第十四講 繪製地圖實習(二)
§第十五講 如何觀察遺址周圍地貌(校外實習)
§第十六講 導讀經典性田野考古報告(一)
《良渚—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—》杭州?浙江省教育廳,1938年
《洛陽中州路》北京?科學出版社,1959年
《白沙宋墓》北京?文物出版社,1957年
§第十七講 導讀經典性田野考古報告(二)
《陽高古城堡 —中國山西省陽高縣古城堡漢墓—》東京?六興出版,1990年
《東京城 —渤海國上京龍泉府址?發掘調?—》東京?東亞考古學會,1939年
《前蜀王建墓發掘報告》北京?文物出版社,1964年
§第十八講 導讀經典性田野考古報告(三)
《天馬—曲村 1980-1989》北京?科學出版社,2000年
《漢長安城未央宮 —1980-1989年考古發掘報告—》北京?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,1996年
 
課程要求
對修課學生教師多次要求提交作業,如製作「遺物匯成圖」、「編年圖」,還要求在課堂上做報告。

評量方式
課程出席率?40%
平常作業?30%
期末報告?30%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濱田耕作
《考古學通論》,上海,商務印書館,1931年。
近藤義郎 等
《考古學?基本技術》,東京,日本科學社,1958年。
俞偉超
《考古學是什麼》,北京,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6年。
科林倫福儒
《考古學─理論方法與實踐─》,北京,文物出版社,2004年。
文化廳文化財部記念物課,
發掘調查?手引?》,東京,同成社,2010年。
馮恩學
《田野考古學》,長春,吉林大學出版社,2008年。
馬鴻藻
《考古器物繪圖》,北京,北京大學出版社,2008年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